facebook的pixel用处(facebook pixeliz)
前端性能优化之路——图片篇。
本人是一名前端开发者,在公司负责目前负责信息流服务,为五大手机厂商和各大App提供服务,每天的请求就是以亿计算,加上我们又做了SSP和DSP,就是类似于百度广告联盟,腾讯广点通这种。接触过的应该知道,所以前端优化一直是我头痛的问题,不仅要注重用户体验,同时要兼顾收益,有时候必须牺牲一些用户体验,但是作为一名有思想的前端,还是努力规避掉,希望能和从事相同业务的同学一起学习交流一下,话不多说,就来分享我的性能优化之路,有什么不对的知识点,麻烦大家指出批评。
(使用浏览器扫码进入在线客服窗口)
复制联系方式
yahoo军规把大部分的前端优化都提到了,而在js优化这一块如果有兴趣的额,推荐大家去看《 高性能javascript 》,书里讲的非常详细。
Media Queries 调用高清背景图
通过 devicePixelRatio的值,就可以区分普通显示屏和高清屏,当devicePixelRatio值等于1时(也就是最小值),那么它普通显示屏,当devicePixelRatio值大于1(通常是1.5、2.0),那么它就是高清显示屏。这时候我们可以让UI准备2套图片,甚至是3套图片,不同像素的图利用媒体查询结合 devicePixelRatio 可以区分普通显示屏和高清显示屏,并给出了如下CSS设计方案:
也可以用less或者sass
如果省时间通用性高,就像我们是服务端用nginx对图片进行处理,想要什么样尺寸的图片自己裁切,我们提供了按比例缩放和自定尺寸的裁切方法,地址后拼接字符串就行。
与其他图片格式相比,在肉眼无法分辨图片质量差异的情况下,WebP的空间占用是最小的,目前国内外各大互联网公司都已经开始应用这一图片格式。比如美团
想实现首先是判断,即识别单次访问的来源浏览器是否支持 webp 格式,其次是执行,如果该浏览器支持,则将原图替换为 webp 格式,并返回。如果不支持,则显示原格式图片。
在识别阶段,我们有两种方法:
1. Server 处理
只要有请求,服务端就能拿到你的User-Agent信息,通过对浏览器进行分类,支持webp放在白名单里,不支持的则为黑名单。判断为白名单,则直接调用,返回webp格式图片;反之,则显示原图。这种方式的优点在于,只需定期维护白名单即可,逻辑简单;缺点则在于不可扩展、不可测试、UA判断会出现不准确的情况。
Server处理中的另一种方式是通过读取 JavaScript 种下的 cookie来实现判断。这种方式的优点是表现稳定,访问速度更快,切换无压力。但缺点是,页面静态化会导致用户切换浏览器时不能自主更新,图片服务失效。比如用户用支持webp的浏览器A请求页面,这时缓存的静态页面均使用webp图片,但当该用户使用不支持webp的浏览器B时,访问网页则会出现请求不到图片的报错。
Client 处理,是美团云为美团主站提供的处理方式。在这种处理方式中,浏览器端发送的beacon webp 请求后,通过检测其加载情况来判定 webp 支持情况,然后浏览器写一个cookie。之后通过读取浏览器cookie判断是否支持webp,就可以进行下一步替换操作了。
2.替换图片过程中也是有两种处理方式:
在 server 端处理的优点是对下游开发者透明,缺点是静态页面的缓存数量会翻倍。
替换方式如下:
在 client 端处理可以比较好地应对页面静态化的情况,主要针对懒加载(非首屏)的图片进行处理,直接通过修改懒加载器来实现。
对非懒加载的图片暂时没有特别好的办法。目前,可用替换路径的方式来处理。
Client 处理实际上效果也是不错的,美团页面里90%以上的图片都是懒加载的,基本上都可以满足需求。对于大多数用户来说,采用Client 处理实现webp转换是个不错的选择。
既然提到图片这一块,我有忍不住想扯写些题外的tracking Pixel(像素追踪),几乎所有网站都会做数据的采集,上报统计。特别是我们做SSP、DSP广告这块需要获取例如
数据永远说的是实话,数据证明一切可能。如facebook广告投放的跨境电商朋友都会使用facebook Pixel(像素追踪)以获得各环节的精准数据。这样追踪数据后,我们才能投放广告后销量上去了,哪个才是效果最好的,哪个效果不好,进而通过多个数据对比,对广告进行合理的调整优化。
国内搜狗、百度、360、新浪都是用这种 tracking Pixel 方法,实际就是利用1px 的图片,在图片地址后缀拼接你需要的信息参数,浏览器在请求任何资源的时候会发送当前系统的数据,比如浏览器信息,操作系统信息,作为http请求头送过去,他们就能统计了。
为什么不用js请求统计?
并不是所有的页面都支持JS的!NoJSStats的实现机制就是网站分析中点击流数据获取的方式之一——Web Beacons,即在页面中嵌入一个1像素的透明图片,当该页面被浏览时,图片就会被请求加载,于是在后端的服务器日志中就会记录该图片的请求日志,这样就可以获得日志记录。
例如百度:
本文引用@美团云 提供的webP方法,感谢。
做独立站必须要在Facebook上打放广告吗?
如何能在facebook平台.上做好广告,从而达到更好的转化率?
对独立站有什么不懂的可以私信我,带带新人。
独立站如何利用facebook推广?
目前越来越多跨境电商卖家开始自己搭建独立站来销售自己的产品,而且这种热度只增未减。那么独立站如何利用facebook推广?
在自己的独立站.上,你可以设计你想要的外观,独立管理交易,并确定配送订单的最佳方式。简而言之,你将完全掌控你经营电商业务的方式。
独立站应该怎么运营?如何能在facebook平台,上做好广告,从而达到更好的转化率?类似这样的问题也成为了不少跨境电商卖家的苦恼。
首先我们来了解下独立站的优势
1、独立站海外市场前景广阔
在中国,天猫系,京东等电商巨头占据了80% -90%的市场,很少有小卖家有能力来做独立站品牌官网和他们竞争,也不可能竞争。但是在国外,市场就大大不同了。北美消费者并不迷信巨无霸电商平台,反而更喜欢独特的专业的电商官网。根据国外的分析报告显示,亚马逊所占据的市场,总份额是30%-40%。也就是说具备特色的中小型电商独立站,拿走了市场60%左右的营销额,足以证明独立站在海外市场中大有作为。
2、客户资源可沉淀
独立站可以沉淀买家信息和数据,后期可以对买家做数据分析和二次营销。这些都是在平台.上难以获取的重要信息。
3、独立站难以比价
用户来到你的独立站,而独立站里面所有的商品都是你自己的,不会有其他商家在你的独立站上和你的产品进行价格的比较。
4、产品溢价能力提高
独立站具备品牌的溢价能力。你可以在独立站上讲品牌故事,可以从各个角度来体现产品的特色
从而提高产品的溢价能力。
5、安全性
运营独立站你很少担心被封的问题,这相对平台来说,无疑是一个天然的巨大优势。
接下来给大家说下如何通过facebook挖掘优质的流量
1、facebook广 告投放
通过定义受众特性或者以cookies追踪用户关注的兴趣偏好,然后在用户使用Facebook时进行相应的产品广告植入从而达到转化。
2、Facebook group (群组)
通过群组来发布自己产品信息的推广贴,当然这些需要管理员许可后才可以发推广贴。经营思路与论坛模式类似。
3、Facebook Page (主页)
独立站可以建立起自己的官方主页,然后利用其它的推广渠道给自己的主页进行引流。一个经营比较好的主页会有足够多的关注度很好的自媒体传播推广渠道。
4、Personal Page (个人页面)
这里指的是找网红、业界大咖、时尚圈的大V等作为意见领袖,通过他们的推广,能为独立站带来能打的流量。大多数的大咖都会同时在Facebook、Instagram 以及其他社交媒体上同步更新,通常会有等量级的粉丝群,这是非常有利于多渠道的同步推广。
为什么独立站会比平台店铺更适合做facebook营销?
说到facebook营销不得不提facebook pixel (像素工具),facebook pixel是facebook营销的核心,它能帮助营销人员了解到访客的行为和特征
由于平台店铺无法添加facebook pixel,不但难以获取来自facebook的用户信息,而且无法借此创建更高质量的二次营销计划,对于转化率的优化带来严重的影响。而独立站就没有这个问题。可以接入。
facebook像素最多能几人一起使用
1人。
添加和使用Facebook像素分解为三个简单步骤,找到您的FacebookPixelID,在Shopify商店中输入像素ID,在Facebook上检查你的Pixel状态。
如果你的像素状态显示为尚无活动,则表示您的像素无法工作。更改最多可能需要20分钟才能反映出来,因此请耐心等待。
2019跨境电商选择平台还是独立站?
平台还是独立站?越来越多的外贸人开始面对这一抉择。
早在2017年的时候,第三方电商服务机构Feedvisor就已经发现,有近四成的亚马逊卖家同时也在自己的独立站售卖自己的商品,且其中近三成的用户决定进一步扩大独立站的规模。诚然,不少跨境卖家面对着平台红利期的结束,以及愈发严格的平台规则,开始把目光转投各个独立站。与此同时,像国外的Shopify,国内的Shopplazza等第三方SAAS建站工具/平台的成熟和普及,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建站的技术门槛和运营成本。独立站大热的背后,还有Facebook和谷歌等流量大鳄的推动。它们更愿意将流量分配给无数个中小型独立站,而不是陷入eBay和亚马逊的黑洞。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仅靠打工人钢铁般的意志,是很难在众多跨境电商中成功突围的,选择一个合适的平台作为出海之路的起点同样重要。平台方和独立站本质上并无好坏之分,只是各有各的优劣。今天小编会分析平台方和独立站的各自特点,来帮助大家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渠道。
平台方:
优点
1.自带高流量且转化率高
以平台方最热门的亚马逊为例,它们网站平均每月能吸引到的用户达到1.83亿,能有效帮助用户解决引流问题。与此同时,访问平台的用户也有着较为明确的购买意愿,流量转化率高。
2.品牌信誉
像eBay和亚马逊这样的大平台能够凭借常年积累的知名度和口碑,来轻松获取用户的信任。
3.低门槛
上述的1、2点为用户提供了较低的入门门槛,容易上手。同时也有大量成功的店铺作为案例,学习借鉴他们的运营方式来提升自己的店铺。
缺点
1.同质化严重
不管是国内的淘宝还是国外的亚马逊,入场门槛都是肉眼看见的下降。这导致了恶性的价格竞争和大量同质化产品的涌入。如果产品或品牌没有明显优势,很容易被淹没在海量的同类产品信息中。
2.平台规则限制
大的电商平台都有着自己的规则和限制,对于卖家而言,这些便是有风险的不可控因素。像现在这样的黑五前夕,往往也是被封的高峰期。较为典型的问题便是店铺防关联,在之前的文章中小编有详细解释过这个问题,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点进去了解一下。
独立站:
1.打造品牌,把握私域流量
对于网站建设和运营有着完全的自主权,因此便能最大限度的灵活打造自己的品牌,并通过自定义网站表达品牌愿景和品牌故事。不用担心像平台方一样,用户购买了产品却难以记住店铺和品牌。
2.积累自己的用户
比起平台方能刚好地了解客户信息,可以通过客群分析进行二次营销和交叉营销。
3.避开平台的规则限制
既然是独立站,就可以不用担心平台上的种种规则和束缚,可以避免因为违规所导致的成本及风险。
缺点
1.有一定技术门槛
尽管目前有不少的成熟的SAAS建站工具和服务商,但是本质上依然对运营团队和卖家实力有一定要求。除了技术门槛,还要独自掌控美工、创意、广告投放、促销、供应链、物流以及售后等等工作。
2.需要解决引流的问题
离开了平台,也意味着离开大量免费的自带流量。如果不能解决站外引流的问题,独立站也是难以为继的,这也是目前大部分独立站面临的最棘手的问题之一。因此,成功的独立站团队都在引流和营销方面有着自己的独到的心得。其中一点便是要活用各种资源和工具,比如老手们会用Facebook Pixel这样的官方插件来准确找到自己的核心客群并为他们投放量身打造的广告;也会使用AdsPower这样的多开浏览器解决多个FB账号独立登录的问题,高效运营手中的个人号。
总结:
因此,根据二者的优缺点我们可以分析出,第三方平台往往更适合刚入门的跨境小白,而独立站更适合有一定运营经验和规模,有自己的供应链并希望打造品牌的成熟卖家。当然,也有不少人选择了亚马逊卖货,独立站引流这样双管齐下的解决方案。不管最后采用哪种,最重要的是认识到两种渠道各自的优劣,以及了解自己店铺的发展模式和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