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聊天记录复原(facebook的聊天记录可以找回吗)
微信全球化,路在何方?——微信&WhatsApp竞品分析
微信是目前是一个拥有10亿月活的社交类APP,中国第一,世界第二。WhatApp是一个拥有15亿月活的社交类APP,全球覆盖率和全球月活人数世界第一。
(使用浏览器扫码进入在线客服窗口)
复制联系方式
微信和WhatsApp代表的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社交软件发展路线。
微信是平台化产品,从即时通讯出发,逐渐涵盖人们生活的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目前微信打造了全中国最大的线上生态系统,其霸主地位不可撼动。
WhatsApp始终将自己定位于通讯工具,奉行的是极简主义,除了必要的通讯功能,线上支付等其他功能通通没有。但是其高全球覆盖率和高月活证明其战略的正确性。
从微信发展之后,就从未停止寻求全球化扩张的进程。但微信在全球化过程中屡屡受挫,其中原因包含战略、文化、产品、基础设施等因素。本文从产品层面出发,通过分析微信和WhatsApp,试图从产品层面为微信全球化扩张提一些不成熟的小意见。
根据艾媒咨询报告显示,2016年全球社交网民规模23.4亿,其中移动端用户为18.8亿,占比超过80%。未来几年社交规模增速持续放缓。互联网已趋于饱和,互联网人口红利消失殆尽,移动社交的发展需要从关注用户增量转向用户存量。
互联网人口红利消失殆尽,社交软件细分化带来挑战 。互联网带来的人口红利消失殆尽,即时通讯社交软件也成为商业红海,全球头部产品包括:iMessage、微信、QQ、Whatsapp、Telegram、Signal、Line、Fbmessage、Skype。社交作为移动互联网中的重要环节,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商业价值,尽管行业格局已初步形成,仍然有很多企业想要分一杯羹,例如钉钉、飞信、百度Hi、子弹短信等。目前国内外即时通讯软件正在向垂直化、细分化发展。例如,微信推出了微信企业版,QQ推出了TIM,企业QQ。
社交巨头海外扩张迫在眉睫。 尽管全球即时社交软件的格局已经初步形成,但是随着本土用户增长率降低,人口红利消失,所有社交软件都想推进其全球化进程,以扩大其海外用户增量。
数据保护意识增强,监管压力增大。 近期,FACEBOOK、谷歌的数据泄露时间和欧盟GDPR数据隐私保护法律的出台,让人们越来越关注个人数据保护。社交巨头需尽早做出相应的措施以符合监管要求和用户数据保护需求。
综上,目前社交领域巨头对外面临监管压力、舆论压力和海外扩张压力,对内面临增量用户减少,用户流失率增高,转型困难等问题。
根据2018年全球社交软件月活排行,WhatsApp月活15亿,全球第一,Facebook Message月活13亿,全球第二,微信月活10亿,全球第三。WhatsApp和Facebook Message 是同一家公司(2014年,Facebook花费140亿美元重金收购WhatsApp)。因此本文选取Facebook的社交拳头产品WhatsApp作为竞品。
微信全球化进程受挫。 微信一直将自己定位于全球化的社交产品,自2012年进军国际市场之后,微信的全球化进程不是很理想。微信想要推进全球化进程,需要借鉴参考在全球化做的成功的产品。
WhatsApp 全球使用人数最多,全球化程度高。 WhatsApp目前是全球使用人数最多的社交产品,截止到2018年11月,其月活已超过15亿,而微信超过10亿。而且其全球化程度较高,用户集中于印度、俄罗斯、欧洲、非洲、美洲;而微信用户仅集中于中国。
本分析通过 产品定位、迭代历史和发展现状况、产品结构、产品功能、盈利模式 等角度,对比分析微信和WhatsApp的差异, 旨在为微信全球化进程提供相关建议 。
微信 是腾讯公司2011年推出的移动端及时通讯软件,用户可以透过客户端与好友分享文字、图片以及贴图,并支持分组聊天和语音、视讯对讲功能、广播(一对多)消息、照片/视讯共享、位置共享、消息交流联系、微信支付、理财通,游戏等服务,并有共享流媒体内容的Feed和各种插件。2017年微信推出了小程序平台,成为继移动互联网之后新的风口。
WhatsApp Messenger ,简称WhatsApp,是一款用于智能手机的跨平台加密即时通信应用程序。该软件透过互联网进行语音通话及视频通话,并使用标准移动网络电话号码向其他用户发送短信、文档文件、PDF文件、图片、影片、音乐、联系人信息、用户位置及录音档等。WhatsApp公司总部设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山景城,2014年2月Facebook耗资约193亿美元收购为旗下事业体。使其成为时下最流行的即时通信软件。
微信的产品定位要求微信以社交通讯为基础、不断的增加新功能来提高用户粘性,增强用户活跃度。目前已增加朋友圈、支付、购物、游戏、理财、陌生人社交、搜索、资讯、信息流等功能。 微信作为一个综合性移动社交平台 ,通过细分用户需求,以插件的形式推出新功能,以此试图满足所有用户的所有需求,提高平台价值。
WhatsApp是一个专注于即时通讯的社交软件 。其小而精,没有过多的功能,仅仅满足人们的通讯需求。
微信和WhatsApp的产品定位是不同的, 微信是平台化定位,WhatsApp是工具化定位,两种战定位谈不上孰优孰略,平台化定位用户粘性高,能建立起自己的闭环生态,商业价值高。工具化定位能最大程度的减少冗余功能,能够在垂直领域扎的深而稳。
从WhatsApp版本迭代历史可以看出,WhatsApp在版本更新上十分克制, 平均1~2年才更新一个大功能 。更新的功能始终没有围绕着通讯功能。
微信版本更迭较WhatsApp多 。WhatsApp平均1~2年进行一次功能添加和大版本更新,而微信已经进行了6次较大的版本, 迭代的功能不仅仅包含通讯相关,还包括陌生人社交、企业、开发者平台 等有助于打造闭环生态的功能.
WhatsApp在沙特阿拉伯、马来西亚、德国等都有极高高的渗透率。
WhatsApp全球市场中渗透率超过50%的国家,有五个,除了德国之外,其他全是发展中国家。
可见 WhatsApp在发展中国家有着非常高的市场占有率 ,在市场渗透率超过50%的国家,只有德国是发达国家。个人认为,WhatsApp在德国市场渗透率高的原因是,德国的工匠文化与WhatsApp专注简约风格非常契合。
微信的市场目前还集中于中国和华人圈,其他地区市场渗透率较低。
从2013-2017的四年当中,WhatsApp用户数稳步增长,平均每年用户增长2亿~3亿之间。
从2011-2018年,微信用于一直处于稳步增长的阶段, 但其增长速度越来越慢 。因此微信亟需开拓海外市场。
2012年第四季度, 微信历史上唯一一次月活减少 ,经过查阅当年资料,发现月活减少时间正好是微信整顿朋友圈分享功能,封锁了恶意分享、钓鱼网站、色情互推内容。
这既意味着 微信开始加强内容审核,走向正规化、合规化道路 。也意味着在微信前期, 灰色内容和产业是微信用户中占比较大的活跃源。
2013年第三季度, 微信推出游戏中心和微信支付,带来了近1亿的月活增长。这说明用娱乐和线下支付带动用户活跃度是一个非常好的策略。
现状小结:
1.微信全球用户群体数量不及WhatsApp 。截止到2018年11月,WhatsApp15亿月活,微信只有10亿月活。
2.微信全球化进程比WhatsApp差太多 。根据eMarketer估计,微信10亿用户中,目前有1亿海外用户,主要是海外华人和中国在外亲属,微信主要用户集中在中国和华人圈。而WhatsApp在美洲、非洲、欧洲、亚洲都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和渗透率,部分国家渗透率超过其国民总数的50%。
3.微信中美IOS评分均低于WhatsApp。WhatsApp中美所有版本评分分别为4.8和4.7,而微信仅为4.6和4.5,差别不是很大。评分人数上来看,WhatsApp中美所有版本评分人数分别为20万和316万,而微信分别是375万和6万。考虑到微信在美国可用,但是WhatsApp在中国无法用,可以从侧面说明, 微信的集中于中国,在国外的口碑也较WhatsApp差。
经过多个版本的迭代,微信依然保持着初始的的产品结构。
4个TAB中,“微信” 以满足用户的基本沟通需求为主,辅以咨询需求;“发现”主要通过各个功能插件,满足除通讯需求之外的需求,如朋友圈满足自我价值实现需求;附近的人、摇一摇等满足陌生人社交需求;购物、游戏、等满足娱乐需求。
WhatsApp功能非常专注,5个TAB中,除了设置TAB以外,剩下的4个TAB,通话和社交各占了两个。其中,“通话”和“对话”满足了用户基本的、语音、文字、视频通信需求,其中“通话”更像手机通话功能。
除此之外, WhatsApp采用的是端对端加密技术,因此很好的保护了用户数据保护的需求 。将相机单独作为一个TAB,说明WhatsApp非常鼓励用户发送内容,而“动态“内容24小时之后自动删除等,充分体现了尊重用户隐私的特性。
产品结构小结:
微信的产品一直使用4个TAB,即使“朋友圈”功能都已经如此重要,微信也将其纳入“发现“里面。说明微信没忘初心,即时通讯软件的定位始终没有变。在此基础之上,微信通过发现页插件的形式,通过不同功能,满足用户的其他需求,形成生态闭环。
WhatsApp使用了5个TAB,其中“动态”相当于“朋友圈”,“相机”相当于“发布朋友圈”。这说明WhatsApp非常注重用户发布“动态”。但为了避免用户收到过多的“动态”,发布的内容24H之后自动删除。通过这样寻求一个平衡点。“通话”TAB体验更像是手机拨打电话,突出了WhatsApp的通讯功能。
微信的功能覆盖面很多,涉及到生活服务、社交、购物、游戏等方方面面。因为微信功能太多且大家都熟知,所以不一一赘述。
üWhatsApp的通讯录好友自动导入,无需通过验证。一方面这使得自己联系好友非常容易,但是另一方面也可能产生骚扰。
WhatsApp支持端对端加密。采用该技术加密的信息不仅无法被破解,而且连消息的服务提供商(WhatsApp和 Facebook)也看不到你的聊天内容。
加密功能很好的保护了用户隐私,在数据隐私保护的时代背景下,这一功能显得格外重要。
1,WhatsApp能够看到好友的状态和消息的阅读情况。
2,微信考虑到用户的隐私性,没有选择添加这样的功能。
1,WhatsApp左滑和右滑都对聊天窗口进行操作。
2,左滑能够对聊天记录进行归档(删除聊天窗口,下次收到该消息或者新建与该联系人的消息时,聊天记录会进行复原),而微信删除聊天窗口后聊天记录也会随之被删除。
3,左滑还能够查看联系人信息、导出聊天记录、清除聊天记录、删除对话窗口等。
4,右滑能够将聊天窗口设置为未读和置顶。
1,微信只能在聊天窗口进行左滑操作。
2,左滑能够将消息标记为未读和删除聊天(删除对话窗口的同时删除聊天记录)。
üWhatsApp发布动态的步骤比微信少。WhatsApp对于用户发布动态功能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
产品功能小结:
微信的产品功能非常丰富 ,涉及到了人的方方面面。微信目前已不仅仅是即时通讯软件,更是全球最大社交平台之一。微信目前涉及到陌生人社交、购物、游戏、支付等等,微信更注重的是一个基于社交的生态的搭建。同时微信在产品结构上始终坚持自己的定位,将附加功能以插件的形式放在二级目录,用户可以自主选择是否使用。微信始终保持着“不骚扰用户”的理念,将订阅咨询进行分类和严格限制,用户体验良好。
WhatsApp的功能单一 ,只有两大功能:文字语音视频通讯功能和动态。WhatsApp首页两个TAB都是为动态功能服务的,可见其对动态功能非常重视。
在聊天功能上 ,微信相比WhatsApp多了多选、提醒、翻译等功能,但是无法进行聊天归档,且导出聊天记录非常不方便。WhatsApp将通话功能放在一级功能菜单,而微信将其放在对话窗口中,WhatsApp更注重通话功能。
在隐私保护上 ,微信和WhatsApp选择两种截然不同的方式。微信选择的是不显示用户在线状态,不反馈消息回执等方法。WhatsApp选择端对端加密,24小时删除动态,聊天对象限制等方法。
可见,微信由于平台定位,因此其盈利模式比WhatsApp丰富许多,而WhatsApp也限于股东压力,不得不在2019年开始投放广告盈利(WhatsApp创始人之前一直说WhatsApp不会投放广告)。
给微信全球化一点建议:
1.推出端对端加密聊天功能 。近些年,FACEBOOK、GOOGLE等数据丑闻,欧盟GDPR法律的颁布等,都说明人们越来越关注数据隐私和数据保护。互联网巨头们将面对越来越多的舆论压力和监管压力,微信可以推出端对端加密聊天功能,从数据层面保护用户隐私,以减少全球化进程的阻力。
2.适当减少功能,让微信变“轻” 。微信的许多功能都是中国人喜欢的,但并不代表海外用户也喜欢。WhatsApp这样一个功能单一的产品,能在覆盖全球这么多地区,除了先发优势和口碑意外,我认为一个重要原因在于WhatsApp“轻”,专注于满足用户的通讯需求。因此微信在海外推广的时候可以适当减少功能,专注于某一功能(如朋友圈、陌生人社交等),以点带面,推进微信全球化。
3.借鉴WhatsApp进行功能优化 。添加聊天“归档”功能,聊天记录归档,可以在不删除聊天记录的情况下,将聊天窗口删除。优化“聊天记录导出”功能,现有的微信聊天记录导出非常不方便,还需要连接到电脑。可以借鉴WhatsApp直接可以在聊天窗口导出聊天记录,能很大程度提高用户体验。
4.全球化推广注重基础设施和文化的匹配程度。 微信(6.73版本)安装包有204.21MB,WhatsApp(2.18.101版本)安装包仅92.2MB,是WhatsApp安装包大小的两倍多!在某些发展中国家,其智能手机普及率不高,手机存储量不高,面对如此大的安装包,他们不得不放弃使用微信。这是有前车之鉴的(微信刚进入印度时,印度智能手机渗透率18%,整体停留在2G时代,在亚太地区排名倒数。当时印度最受欢迎的手机只有100M内存,而微信安装包就要40M) 。除了硬件基础设施,还要针对不同地区的文化、宗教信仰进行产品差异化改造和差异化运营 。
作者简介:
丁龙棋,又名丁灰灰。本科物流工程专业,目前同济大学公共管理研二在读。
对区块链、AI有非常浓厚的兴趣,关注科技的应用及带来的全新的商业模式。
研一期间创业做了区块链咨询公司,八个月后以失败告终。
目前在平安科技智能引擎部做AIPM。
职业目标:互联网产品经理和人工智能产品经理。
欢迎勾搭交流。

tinder上的聊天为什么会突然消失?
是因为tinder上的聊天是会定期自动清理的,所以隔一段时间就会消失。
tinder是国外的一款手机交友APP,作用是基于用户的地理位置,每天“推荐”一定距离内的四个对象,根据用户在 Facebook上面的共同好友数量、共同兴趣和关系网给出评分,得分最高的推荐对象优先展示。
国外的一款手机交友APP,这款应用在推出的两个月内,推荐匹配了超过 100 万对的爱慕者((双方第一眼互有好感),并获取了 3500 万个用户的账号打分。而它最初的着力点,正是在校园。
它的功能实际很简单:基于你的地理位置,应用每天为你“推荐”一定距离内的四个对象,根据你们在 Facebook 上面的共同好友数量、共同兴趣和关系网给出评分,得分最高的推荐对象优先展示。你可以选择“喜欢”、或者选择“跳过”(相当于一次评分)该名推荐对象。假如你喜欢的推荐对象恰好也喜欢你,那么你们就可以互发消息、在 Facebook 上互相关注、组织线下见面。
facebook聊天记录paypal能退款吗
能。Facebook是美国的一个社交网络服务网站,Facebook聊天记录paypal能办理退款。Facebook创立于2004年2月4日,总部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帕拉阿图,2012年3月6日发布Windows版桌面聊天软件Facebook Messenger,主要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
加拿大常用的网络聊天工具是什么
目前我用LINE 和SKYPE 和外国人聊天。这个也看的。
有的还在用聊天室!
成功名人创业故事案例_成功名人创业案例分析
就业是民生之本,创业是就业之源。以下是我分享给大家的关于成功名人 创业 故事 案例,带大家了解一下名人的创业历程!
成功名人创业故事案例篇1:扎克伯格
众所周知,facebook是全球最大的社交网站。马克·扎克伯格作为美国社交网站facebook的创办人自然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马克·扎克伯格是如何走上 创业之路 的呢?他又是如何把Facebook创办成全球最大的社交网站的呢?下面我们就一起了解一下马克·扎克伯格的创业故事吧!
12岁那年,当其他小伙伴还沉浸在游戏当中时,克·扎克伯格就已搭建了一个家庭网络;上高中时,当同学都想着如何交女朋友时,扎克伯格却设计出了一款具有人工智能的音乐播放器;20岁时,作为哈佛大学的一名学生,他创建了名为Thefacebook.com的网站,走上了创业之路。
2012年,2月1日Facebook正式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提出首次公开发行(IPO)申请;2012年5月18日, 全球最大社交网站Facebook将正式上市。Facebook将其IPO的售股规模上调至大约4.21亿股。按照每股38美元计算,Facebook将超过谷歌,成为硅谷有史以来规模最大IPO。持有公司28.4%股份的创始人扎克伯格,身家将达到近300亿美元,马克·扎克伯格成为新一代的科技创始人之一。如今的Facebook已经成长为拥有超过10多亿注册用户的社交网络。
成功源于自信
2003年的秋天,19岁的扎克伯格像好友亚当·德安杰罗吐露了打算创建社交网站的想法,扎克伯格告诉德安杰罗,有一些哈佛高年级的同学希望他建立一个“交友网站”或者“类似Facebook一样”的网站,扎克伯格希望能获得德安杰罗的帮助。德安杰罗后来成为了Facebook的第一任首席技术长。
事实上,尽管此时扎克伯格有意创建一个网站,但对于网站未来的把握以及内容,他都不是很确定,而德安杰罗则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建成类似于 Friendster(Friendster创立早于Facebook,曾风靡一时,后被迫转型)一样的网络社区,并被扎克伯格采纳。
扎克伯格称,自己讨厌为他人做“绿叶”,正如自己不愿在别人手下干活一样,“等到最后一刻,大家都推出自己的网站,就说,‘你的不如我的,如果你想加入我们就来吧……否则就等以后我再帮你。’”显然,扎克伯格对自己很有信心。
2004年2月,扎克伯格和他的三个同学,达斯汀·莫斯科威茨、克里斯·休斯以及爱德华多·萨维林(Saverin)创立了Facebook,起初只针对哈佛学生,之后马克·扎克伯格将之推广到了美国其他大学。
据扎克伯格透露,前三个月Facebook每月运营开支只需要85美元,用于租赁电脑,2004年6月,扎克伯格将Facebook搬至硅谷小镇帕洛阿尔托市。当年年底,由于Facebook注册用户越来越多,扎克伯格选择了退学,专注网站业务,据称当时用户数量已经达到100万。
创业过程并非一帆风顺
扎克伯格曾称,Facebook的使命不是盈利,而是推动世界更加开放。“这不是钱的问题,对于我和我的同事来说,最重要的是我们创建了一个开放的信息流。”
Facebook惹上窃取知识产权官司。2012年1月底,Businessinsider披露了一份时间为2004年7月26日的聊天记录,当时刚创立不久的Facebook惹上了官司,扎克伯格早期的商业伙伴起诉Facebook窃取知识产权,要求赔偿10万美元。扎克伯格在与一密友的聊天中称,自己不会支付官司费,“等那些来收购我们的公司去付吧。”扎克伯格当时还表示,这会促使用户使用Wirehog(扎克伯格同期创立了文件分享网站,随后选择了关闭)。
被谷歌收购的传闻。
2006年随着MySpace被新闻集团收购,出现了Facebook会被一家大型媒体网站收购的消息。Facebook的创始人Zuckerberg否认这些传闻。他已拒绝9亿7500万美元左右的收购价格,不知还有谁愿意出高于这个的价格收购Facebook。分析师Steve Rosenbush猜测是维亚康姆(Viacom)。2006年9月,Facebook和Yahoo开始进行关于收购的认真谈判,价格约10亿美元。同年10月,随着Google以16亿美元收购YouTube,有传闻说Google开价23亿美元欲从Yahoo手中抢购Facebook。
在运营过程中,扎克伯格也不确定Facebook能够长久下去,但正是由于他的决断与自信,才成就了今天的Facebook,这也是创业必不可少的条件。
成功名人创业故事案例篇2:马云
马云其人,相信很多人都已经了解,这位个子不高,样子不帅的中年男子,创造了太多的令人叹为观止的奇迹。不过,马云创业背后的故事,不知道你了解多少?
马云和 武术 ,马云和风清扬,马云的创业故事,马云背后的故事
一:学数学不如学英语
正所谓"无心插柳柳成荫",目标北大,只考上杭州师院;三年高考,一年数学成绩1分,一年成绩19分。大学 毕业 后,马云当了6年半的英语老师。期间,他成立了杭州首家外文翻译社,用业余时间接了一些外贸单位的翻译活。马云说,"我当年学英语,我没有想到后来英文帮了我的大忙。所以,做任何事情只要你喜欢,只要你认为对的,就可以去做。如果你思考问题功利性很强的话,肯定会遇到麻烦的。"
后来这位"杭州最棒的英语老师"因为英语好的原因,受浙江省交通厅委托到美国催讨一笔债务,结果是债没讨成,却促成了他与互联网的十年姻缘。
互联网本来就是"舶来品",马云流利的英语赋予他一张"国际通行证",使得他有机会征服《福布斯》记者,早早登上了《福布斯》的封面;使得他可以结交杨致远、孙正义甚至比尔克林顿这样的人物;使得他可以穿梭在达沃斯论坛,让大家记住阿里巴巴。
这些都促成了马云的国际化视野,使他能弄来资金,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二、目标远大高举高打
虽说马云绝非天生丽质,但后天的"难自弃"让他笑到现在。
1999年春天,阿里巴巴创办之初,马云向仅有的18名员工信誓旦旦:"我们要建成世界上最大的电子商务公司,要进入全球网站排名的前十位。"
他为阿里巴巴确定的目标是:要做80年持续发展的企业、成为世界十大网站、只要是商人都要用阿里巴巴。
他还表示,"我们现在好像在建一个大楼,今天是装一根水管,明天是安一个马桶,所有的事情都是乱七八糟的,而且经常改来改去。现在只有一个大概的轮廓,可以这样说,阿里巴巴造几栋楼,现在的基坑都已经打好了。也许到2009年,我们可以看出一个面目基本清晰的阿里巴巴。"
在很多人对阿里巴巴将信将疑的时候,马云的高举高打策略也没有动摇过。如西湖论剑、请克林顿当嘉宾等。
三、选对偶像不怕当粉丝
在2013年的第二届阿里巴巴网商大会上,马云当着杨致远的面,称其为"偶像"。的确,没有杨致远,马云的人生轨迹八成是要改写。
1995年,马云在美国第一次接触互联网,第一次看的网站就是雅虎,并"偶遇"杨致远。随后,杨致远成了偶像,马云则成了"粉丝"。结果是,马云有幸在当年全程陪同了杨致远的首次中国之行,带他去了长城故宫,并由此建立了长期伙伴关系。
此后如引来孙正义的投资、拿下雅虎中国,以及最终香港上市,背后都隐现着杨致远的身影。
四、口才与"精神控制法"
接触过马云的人都有体会,马云的口才"实在是太好了",好得让人对他的话总有些将信将疑。据说第一次到央视录节目,某编导就认为他夸夸其谈,"不像好人"。
如果将马云的精彩言论出版一本"马云语录",相信并不是什么难事。
阿里巴巴能像磁石一样吸引大批人才加盟,除了其本身的吸引力外,马云不断地"洗脑"也是一个重要因素,有媒体称之为"精神控制法"。
1999年,马云决定回杭州从零开始创办"阿里巴巴"网站。他对北京的伙伴们说:"愿意同去的,只有500元工资;愿留在北京的,可以介绍去收入不菲的雅虎和新浪。"他说用3天时间给他们考虑,但不到5分钟,伙伴们一致决定一起回杭州去"芝麻开门"。
据说马云颇为以此为豪。
马云的精神控制法让公司员工拧成了一股绳,成为了所谓的"蚂蚁雄兵"。直到上市前夕,马云才高薪聘请了一些"虎豹豺狼级"的高级职业经理人加盟。
下一页更多成功名人创业故事案例
微信的缺点
优点:
1.朋友圈私密评论,只有相互是好友才能看到评论
朋友圈中一条评论只有相互是好友才能都看到,我想这还是隐私比好奇更重要的取舍。这样用户可以轻松的回复朋友的评论,不用担心隐私泄漏。
2.照片、视频没有滤镜,更加真实、简洁
微信的朋友圈简单、真实,图片、视频是不提供滤镜等修饰功能的,提供最真实的用户场景,一般用户发朋友圈都是想告诉其朋友我在哪儿,遇到了什么好玩的人或事情。
比如说Facebook,有人做过心理调查,很多人花很多时间去修饰照片,然后发在Facebook上说:你们看啊,我这个被修饰过的照片多美好啊。
虽然“朋友圈”的照片画质不高也没有滤镜,但是这样人们就不会花太多时间在这上面,而是只分享跟亲近人,简单操作就能实现。
缺点:
1.删除聊天记录后无法找回
一次偶然的机会在最近联系人中删除了与朋友的聊天记录,找了半天也没发现找回聊天记录的入口,当时是否不解,感觉这是一个十分严重的bug,为什么换一台手机所有聊天记录都没了,为什么登陆网页版每次聊天记录都是从零开始,为什么聊天记录不能每次同步存储。
所以微信在手机本地聊天记录不保存,宁可不够便利,也不牺牲隐私体验。知道今年1月11日,张小龙抛出了微信的四大价值观,才有点了慢慢的理解。
首先微信的用户定位是朋友圈社交,能在微信上进行聊天的应该是熟人,是你熟悉的人,你们之间的聊天记录不涉及什么秘密或者不可见光的东西。当你想要删除与某个人的聊天记录的时候,要删除聊天记录的动机是什么?我们分析下大概以下几条原因:
1.强迫症患者
聊天记录太多看着不舒服,我想说的是这是个伪命题,手机屏幕最多也就显示10条聊天记录,难道你这也忍受不了,那你打开手机短信该是多纠结。
2.聊天记录涉及重要秘密
如果你在微信的上得聊天内容涉及的重要秘密,那你不应该使用IM类的工具进行交流。
3.聊天内容涉及隐私,担心别人看到
我们知道微信的聊天是基于朋友、熟人建立起来的,这样的两个人的聊天内容能有什么不可见人的秘密呢?对不起如果你们的聊天内容是
那么的私密,那还是请删除吧。难道你还想报存聊天记录,让其保存在服务器上,那岂不是更不安全。
虽然报存聊天记录的需求的原因是存在的,但那是小众的需求,微信是考虑大众用户的体验,是做了取舍的,那就是隐私比便利更重要,
因为一旦换设备 / 微信网页版每次登陆都显示之前的聊天记录,很可能别人在其他设备登陆你微信,所有记录都看到了,这种隐私泄漏给你
带来的风险比聊天记录清零带来的伤害大得多,基于隐私性大于便利性原则,即使聊天记录清零可能带来不便利,依旧优先隐私性。
另外还有一个可能就是微信未来会不会推出个性化服务,付费购买聊天记录云存储的服务,如果未来真有这项服务,我想肯定会有人买单的。
2.语音与文字新消息,语音自动播放
当收到文字和语音新消息时,点击第一条语音,默认按顺序自动播放后面的语音,跳过语音之间的文字消息。如果是一对一聊天一般比较少的出现语音与文字交叉出现的情况,但是群聊天中这种情况是经常出现的,非常的影响用户阅读消息的体验,造成了信息的错位,不利于用户查看消息。
